根据教务处《辽宁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迎接我校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结合外语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以评估为手段,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学校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突出“四个回归”,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注重师资和条件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有效度的持续提升,促进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三、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学生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自评自建及审核评估专家提出的“问题清单”,严把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与发展意见,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扎实开展限期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坚持持续改进。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握审核评估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自评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将评建工作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和质量文化建设工作中,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提升质量文化,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四、组织领导与工作职责
为确保自评自建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现成立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袁利军
副组长:李晓红、汪子入
成 员:崔巍、徐霖、詹灵、刘琳琳、张超。
联系人:周鑫
主要职责:
1. 贯彻落实学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全面组织、实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2.指导、监督和检查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
3.按照学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撰写学院相关的分项自评报告。
4. 按审核评估要求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分类建档。
五、审核评估工作总体安排
评建工作分为“学习动员”“自评自建”“完善改进”“模拟预评”“专家评估”及“整改提高”六个阶段,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如下:
(一)学习动员阶段(2022年3月-2023年4月)
1.深入组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审核评估相关文件、材料,深入了解审核评估内涵,明确审核评估工作重点、范围及主要任务。
2.全面广泛动员,部署审核评估工作。召开迎评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审核评估工作。
3.建立组织机构,确定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二)自评自建阶段(2023年5月—2023年10月)
1.组织自查自纠,落实评建工作。对照审核评估要求、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把握标准和规范,查找问题,突出和体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2.完善制度建设,健全保障体系。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审核评估要求以及教务处的制度规定,明确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及评价反馈机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质量保障责任开展工作。
3. 整顿教风学风,优化教学氛围。深入开展教风、学风建设,整顿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行为,形成勤奋敬业、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4. 开展课堂、实验、实践教学等专项督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各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达成度。
5. 加强文档建设,落实检查整改。按照学校下发的文档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文档建设工作,再次梳理并整改。
6. 全面总结自评,形成报告初稿。对负责的审核评估要点进行总结,完成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初稿及支撑材料整理。
(三)完善改进阶段(2023年11月-2024年8月)
1. 配合学校进行教学文档专项检查、支撑材料专项检查、建设项目专项检查,修改、审定《自评报告》初稿。
2. 根据预评专家意见和建议,加强存在问题的整改,对存在的差距进行针对性建设,充实各项材料,持续改进。
(四)模拟预评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0月)
配合学校按照审核评估工作程序进行模拟评估,找出问题并进行整改。
(五)专家评审阶段(2024年11月)
(1)做好专家线上评估和线下考察(校内)准备工作。
(2)进一步营造氛围,调整状态,激发热情,上下协调,全力以赴,热情、周到、细致、高效迎接专家组进校评审。
(六)整改提高阶段(2025年)
1.以问题为导向,依据专家《审核评估报告》,全面排查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举措。
2.在规定时间内编制完成《审核评估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问题台账、整改任务书、时间表、校内督查督办机制和问责机制。
3.落实整改措施,接受整改回访。
六、审核评估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审核评估对学校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十四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全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审核评估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审核评估的迎评促建工作,树立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思想。
(二)深入学习,把握重点
深入学习教育部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审核评估的思想理念和内涵要求,准确把握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审查重点,坚持以评估思想理念引导改革、坚持以评估要点指标推动改革、坚持以评估政策资源支持改革,夯实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成效上,建立健全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审核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外语学院将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在学校审核评估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明确责任主体,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学院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既要保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又要保证在评估建设上的精力投入,确保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有序推进。
附件1 外语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分解一览表
一级指标 (牵头单位) |
二级指标 |
审核重点 |
责任人 |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党政办室) |
1.2思政教育 |
1.2.3 “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及选树情况 |
袁利军(各教研室主任) |
1.3本科地位 |
1.3.2 “四个回归”的实现情况,推进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校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
李晓红(各教研室主任) |
2.培养过程(教务处) |
2.2专业建设 |
2.2.3 学校通过主辅修、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等举措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 |
李晓红、刘琳琳 |
2.3实践教学 |
2.3.1 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必选】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工程实践基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数 |
袁利军、刘琳琳 |
2.4课堂教学 |
2.4.2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 |
李晓红 |
K 2.5卓越培养 |
K 2.5.1 |
K1科教协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 【可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生数 |
汪子入 |
K2 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 【可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 |
李晓红 |
K 2.5.3 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以及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的举措及实施成效 |
李晓红 |
4.4.2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 【必选】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可选 |
袁利军 |
5.学生发展(学生工作处) |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
B 5.2.1 |
B1 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面和创新能力 【可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本科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 |
李晓红 |
B2 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中实际问题能力 【可选】在学期间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 【可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本科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 |
李晓红 |
6.质量保障(教务处) |
6.1质量管理 |
6.1.1 学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
李晓红 |
6.2.2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效果 |
李晓红 |
7.4.3 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
袁利军 |
备注:
1.第二类审核评估分为三种,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且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2.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包括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
——“统一必选项”无特殊标识,所有高校必须选择;
——“类型必选项”标识“B”,选择第一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1”,选择第二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2”;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原则上选择“B2”;
——“特色可选项”标识“K”,高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其中:第一种与“K1”选项对应,第二种与“K2”选项对应;第三种原则上与“K2”选项对应;
——“首评限选项”标识“X”,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必须选择,其他高校不用选择。
3. 审核重点中定量指标的具体要求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其中,【必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必须选择;【可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至少8项。
4. 表中定量指标计算原则上参照《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发〔2020〕6号)。
5.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折合在校生数。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6.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10%。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7.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普通高校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值/折合在校生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5000元/生,体育、艺术院校≥4000元/生,语文、财经、政法院校≥3000元/生。
8.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总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语文、财经、政法院校≤18:1;医学院校≤16:1;体育、艺术院校≤11:1。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数*1.5+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数*2+普通本专科留学生在校生数+硕士留学生在校生数*1.5+博士留学生在校生数*2+普通预科生注册生数+成人业余本专科在校生数*0.3+成人函授本专科在校生数*0.1+网络本专科在校生*0.1+本校中职在校生数+其他(占用教学资源的学历教育学生数,例如成人脱产本专科在校生数)。
专任教师总数=本校专任教师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临床教师数*0.5;其中:本校专任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原则上须连续6个月缴纳人员养老险等社保或人员档案在本校);校外教师须承担本校教学任务、有聘用合同和劳务费发放记录,聘请校外教师折算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临床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或直属附属医院。
附件2 外语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材料准备清单
审核项目 |
审核要素 |
审核要点 |
支撑材料 |
责任人 |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
1.2思政教育 |
1.2.3 “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及选树情况 |
课程思政名师引领,全面覆盖成效显著 1.课程思政机制建设相关举措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资料 3.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情况 4.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材料 5.典型做法及宣传报道材料 |
袁利军(各教研室主任) |
1.3本科地位 |
1.3.2 “四个回归”的实现情况,推进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校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
多措并举全面引导,有效推进“四个回归” 1.加强过程考核的方案 2.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制度文件 3.近三年教师获市厅级以上奖奖励情况 |
李晓红(各教研室主任) |
2.培养过程 |
2.2专业建设 |
2.2.3 学校通过主辅修、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等举措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 |
推进学历辅修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 1. 近三年辅修专业学生培养情况 |
李晓红、刘琳琳 |
2.3实践教学 |
2.3.1 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
1. 市厅级以上实践教学改革项目 2. 省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情况 3. 近三年实验室开放情况统计表及支撑材料 4. 实验教材、指导书、实践手册一览表 5. 近三年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习报告 |
李晓红 |
B 2.3.3B2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情况及完成质量 【必选】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50% |
加强毕业环节管理,面向一线选题真做 1.近三年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及双导师情况统计表 2.近三年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情况统计表 3.近三年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设计手册 |
刘琳琳 |
|
2.4课堂教学 |
2.4.1 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情况 |
主动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改革 1.课堂教学管理相关制度文件 2.一流课程行动计划相关材料 3.教学创新比赛材料 4.学分互换管理办法 5.教学评价制度与实施情况 6.辽宁科技学院试卷库建设实施方案 |
李晓红 |
2.4.2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 |
优化信息化技术环境,改革教学传统形态 1.在线课程建设情况 2.近三年教师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竞赛获奖情况 3.近三年校级以上一流课程名单 |
李晓红 |
教学档案规范 1.近三年课程考试工作总结、考试材料(试卷、试卷分析表、成绩登记表等全套材料)(存档备查) 2.考试结果的反馈及整改情况 3.近三年选修课开课情况一览表,以及选修课占总学分占比; 4.2022版课程教学大纲 5.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树、爱课程等平台课程建设一览表 6.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及典型案例材料 |
李晓红(各教研室主任) |
|
K 2.5卓越培养 |
K 2.5.1K2 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 【可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 |
产教融合转型发展,协同育人追求卓越 1.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奖情况 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秀案例 4.教师发表的关于产教融合方面的核心期刊论文 5.“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材料 |
李晓红 |
|
K 2.5.3 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以及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的举措及实施成效 |
建设新工科新文科,培育优秀教学成果 1.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的教改项目 2.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3.教育厅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4.新工科新文科教学论文 5.近三年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6.2020、2022年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
李晓红 |
|
K 2.5.6 优秀教材建设举措及成效 |
着力建设重点教材,打造校本教材品牌 1.《辽宁科技学院教材建设及管理办法》 2.校级教材一览表及立项文件 3.省级以上优秀教材一览表 |
李晓红 |
3.教学资源与利用 |
3.2资源建设 |
K 3.2.4 K2 产业技术发展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情况 |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1. 科研反哺教学典型案例及相关成果佐证材料 2. 近三年学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一览表 3. 科研项目转化形成教学实验项目一览表 4. 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设备一览表 5. 近三年科研项目支撑学生发表论文一览表 6.近三年科研项目支撑学生发表专利一览表 |
汪子入 |
4.教师队伍 |
4.3教学投入 |
4.3.2 教师特别是教授和副教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及成效 |
项目引领,营造浓厚教研教改氛围 1. 近三年高级职称(正高级和副高级,下同)教师校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 2. 近三年高级职称教师发表教改论文一览表 3. 近三年高级职称教师专业建设项目汇总表 4. 近三年高级职称教师课程建设项目汇总表 5. 近三年高级职称教师教材建设项目汇总表 |
袁利军 |
4.4教师发展 |
4.4.2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 【必选】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可选】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本校教师的比例 |
健全组织凝聚力量,推动教师发展 1.学校基层教学组织与专业对照表 2.近三年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本校教师及校外人员名单一览表 3.近三年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活动汇总表 4.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典型案例材料 5.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汇总表 |
袁利军 |
5.学生发展 |
5.2学 业成 绩及综合素质 |
B 5.2.1B2 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 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中实际问题能力 【可选】在学期间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 【可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本科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 |
注重能力培养,强调专业素养 1.近三年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统计表 2.近三年学生论文发表一览表 3.近三年学生获批国家专利、著作权一览表 |
李晓红 |
5.4支持服务 |
K 5.4.4 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 |
关注过程,探索教育增值评价 1.二级学院过程化考核方案 2.学生综合测评方案 3.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
李晓红 |
6.质量保障 |
6.1质量管理 |
6.1.1 学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
完善质管制度,加强监控队伍建设 1.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 2.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3.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名册 |
袁利军 |
6.2质量改进 |
6.2.1 学校内部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及接受外部评估(含院校评估、专业认证等)情况 |
强化内部质量监控,对接外部评估要求 1.内部质量监控相关制度 2.主要环节质量评价指标 3.内部专项评估汇总表 4.常规听课材料 5.线上教学质量监测材料 6.课程考核材料专项检查材料 7.本科毕业设计(2022级)制定情况审核材料 8.校内核心课程评估材料 9.认证专业校内督查统计表 10.专业评估材料 11.外部评估材料 |
李晓红 |
6.2.2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效果 |
强化反馈改进机制,推进体系闭环运行 1.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保证分框图 2.近三年各类调研分析报告 3.教学质量的改进情况 |
李晓红 |
7.4.2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情况 |
加强监控,正视问题持续改进 1.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材料 2.课程考核材料专项检查二级学院改进情况记录表 3.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二级学院改进情况记录表 4.近三年课程考核材料专项检查抽检反馈表 5.近三年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反馈表 6.近三年实验报告检查反馈表 7.近三年实习材料检查反馈表 |
李晓红(各教研室主任) |
7.4.3 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
近五年毕业生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
袁利军 |
备注:各部门、二级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材料挖掘,不限于此表。